1920年1月10日,《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与此同时,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护和平为其主要任务的国际组织也“应运而生”,即国际联盟,简称“国联”。与后来的联合国一样,国联也设有常任理事国。1934年,苏联正式加入国联,并且成为常任理事国。可是在五年后,苏联却被国际联盟开除,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苏德接近
1939年3月,在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苏联与英国、法国进行了一场为期四个月的谈判,商讨缔结互助条约、军事协定的问题。然而,这场谈判最终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德国也向苏联“示好”,希特勒甚至直接电告斯大林,要求苏德双方进行会谈。于是在与英法谈判破裂后的第二天,《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在“秘密附属议定书中,苏德双方还划分了势力范围,将依然存在的波兰进行瓜分。几天后,德国闪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也趁机出兵,进入波兰东部地区。苏、德的关系更进一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访问柏林,与德国在经贸上建立起了更为紧密的联系。苏德两国的接近,引起了英国、法国的猜疑与不安。
展开剩余60%二、冬季战争
在缓和与德国的关系,划分相应的势力范围后,苏联更加积极构筑所谓的“东方战线”,打算恢复过去被割让和已经独立的旧日疆域。1939年10月5日,苏联向芬兰提出谈判的要求,建议双方签订互助条约,还提出了割让、调整芬兰部分领土。苏联要求得到的是芬兰的战略要地,而给芬兰却是荒无人烟的冰雪森林。
尽管芬兰有所让步,但苏联仍不满足,于是苏联在11月30日,调集23个师,共45万军队,向芬兰发起了进攻。同时,苏联还扶持了一个所谓的“芬兰民主共和国”。芬兰没有被苏军的气势吓到,他们的军队虽然人数很少,但却依托有利地形,给苏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12月4日,芬兰就苏联入侵问题向“国联”提出诉讼。
三、遭到开除
之后,“国联”召开临时理事会,并向苏联提出调停。可是苏联却回应,“我国与芬兰并无处于交战状态。苏联和芬兰民主共和国之间和睦相处关系。芬兰民主共和国稍早已于12月1日请求苏联援助以便共同清除芬兰前统治者在芬兰建立的危险战争策源地。”苏联的这番解释,显然无法让国际社会信服。
于是在12月14日的会议上,国联通过决议,将苏联开除。此事严重影响了苏联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既不想得罪苏联,但也不愿违背国际舆论的呼声,于是投了弃权票。此事还引起了苏联的不满,因为只要有一国反对,这项决议就不能通过。此时的国联虽然没有什么国际影响力,但开除苏联这件事,还是让对方颜面尽失。
发布于:北京市富深所配资-南宁配资公司-配资门户首页地址-网络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