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决定效仿祖父成祖朱棣的壮举,亲自带领大军征讨瓦剌,期望为大明江山再立赫赫战功。 他亲率了五十万大军,雄心勃勃地踏上了征战的征途。然而,命运弄人,在土木堡一带,他不幸被瓦剌俘虏,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英宗被迫成为了敌人手中的囚徒。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危局,孙太后(即孝恭章皇后孙氏,英宗的生母)毅然决定将郕王朱祁钰推上皇位,从而历史上出现了代宗朱祁钰,年号景泰。
景泰元年,英宗经历了漫长的囚禁,终于回到了京城,然而此时的朝廷已由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掌控。 朱祁钰并不愿将权力归还给自己的亲兄长,因此他将英宗囚禁在南宫。更有甚者,朱祁钰废除了英宗亲自立下的皇太子朱见深(英宗的长子),将自己的亲子朱见济改封为太子。可惜的是,这位年仅十岁的太子朱见济不久便夭折,成为了代宗唯一的皇子。景泰八年,代宗病重,但依然坚决不恢复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没有考虑将皇位交还给英宗。
景泰八年,随着代宗病情日益加重,京城局势动荡不安。 大将石亨、宦官曹吉祥与翰林侍讲徐有贞在得到孙太后的默许后,于正月十六日深夜发动了震惊朝廷的“南宫之变”。经过一番激烈的策划,他们终于成功救出了已被囚禁七年的英宗。天亮后,众臣在朝堂上发现皇位上坐着的并非代宗朱祁钰,而是曾经被囚禁的英宗。朝堂之上,众臣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翰林侍讲徐有贞大声宣布:“上皇已复位,速速跪拜!”英宗复位,年号“天顺”。不久,朱祁钰被软禁于西苑,而不久后他突然病故。
展开剩余79%英宗复位之后,怎能忘记自己的救命恩人? 他自然封赏了那些为自己复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石亨被封为忠国公,受到极高的宠爱;而宦官曹吉祥虽不能封爵,却获得了丰厚的土地赏赐,还将自己的嗣子曹钦任命为都督同知,随后更封为昭武伯。可以说,在天顺年间,石亨与曹吉祥仗着自己的权势,几乎垄断了朝政,二人被誉为“曹石”二人组。
石亨与曹吉祥的权势不断膨胀,但他们帮助英宗复位的初衷并非出于忠诚,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明朝史上有名的权宦王振,当年令英宗饱受屈辱,土木堡之变也让王振丧命。曹吉祥便是从王振门下走出来的,在土木堡之变之后,王振的家族及门生几乎全数被满门抄斩,而曹吉祥却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景泰元年,他坐上了司设监太监的位置,这一切都与他以往的贡献分不开:他曾参与过多次征战,屡立战功,甚至在正统九年时曾随军出征兀良哈,屡屡获得朝廷的嘉奖。
至于石亨,名副其实的战功赫赫的大将, 他的身材高大,擅长骑射,早年间便在丰州之战、兀良哈等战役中屡建奇功。在土木堡之变中,石亨独自逃脱,并重新募集兵力,再度为明朝立下战功。他的智勇双全,令明朝边将群体中的地位堪比杨洪,正统十四年时虽为偏将,但朝廷已视他为大帅。
土木堡之变后,石亨被任命为五军大营的总指挥。 在景泰元年,石亨带领三万大军成功挫败了瓦剌的入侵,保卫了大明边疆,朝廷封他为武清伯。在这一系列战役中,石亨不仅屡屡获得奖赏,而且其爵位被允许世袭,这意味着他与曹吉祥共同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然而,正如所有大权在握者的命运一样,石亨与曹吉祥的权力逐渐变得不可一世。 不久,二人便开始肆无忌惮地横行于朝堂之上。石亨甚至为了私愤,迫害忠臣于谦,贬斥那些曾弹劾过他的大臣。曹吉祥则开始借助权力为自己家族谋取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地让内阁支持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的行为越来越过分,英宗终于开始察觉到他们并非出于忠诚,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曹吉祥与石亨的肆意妄为引起了朝廷内外的强烈反感,甚至有官员通过匿名奏疏对他们进行弹劾。英宗虽然知道二人并非完全出于忠心,但碍于他们在自己复位时的功劳,始终未加严惩。最终,随着曹吉祥与石亨在滥用权力上越来越放肆,矛盾最终爆发。
石亨的侄子因谋反被处决,石亨自己也未能逃脱厄运。 在天顺三年秋,石亨因家族成员牵涉叛乱,被英宗剥夺一切权利并彻底削为庶民。不久,石亨因涉嫌图谋不轨被下狱,家产被抄,最终死于监禁。而曹吉祥,在石亨遭遇悲惨结局后,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开始四处寻求保护。然而命运并未给予他宽容,最终曹吉祥因试图叛变被捕,被处以极刑。
石亨与曹吉祥,作为英宗复位的功臣,最终没有逃脱命运的惩罚。 虽然他们帮助英宗复位,却并非出于忠诚,而是为了个人的权力与利益。这种动机注定了他们的结局不会是光辉的——即使他们一度风头无两,但最终的下场却是两败俱伤,死于非命。
---
参考资料:
- 《天顺日录》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
- 《明史·本纪第十二·英宗后纪》
- 《明史·列传第六十一》
发布于:天津市富深所配资-南宁配资公司-配资门户首页地址-网络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